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也日益提高,因此企業要想長足發展,永遠立于市場競爭的潮頭,必需把環保問題當作首要工作,納入工作日程。
衛星制米廠是一個年處理水稻30萬噸的大型大米加工企業,原糧的烘干處理采用稻殼為能源燃料,這樣雖然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是對環境的污染也大大提高。因為稻殼經過燃燒后產生的稻殼灰顆粒微小,密度極輕,極易漂浮在空氣中。雖然衛星制米廠在燃燒稻殼的過程中采取了旋風分離的方式對排放的煙進行了處理,但煙氣的排放仍未達到了排放標準。
為了適應當代社會對加工企業的要求,使企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后勁,2014年衛星制米廠著手對煙塵的排放和稻殼灰處理進行改造,從而減輕對環境的污染。為了使改首先他們向有關專家請教,就稻殼灰的處理問題進行探討,并制定了相應的改造計劃。然后聘請專業人員設計稻殼灰暫存倉和稻殼灰排放流程,將原糧烘干、鍋爐生產排放的稻殼灰,以及旋風分離出來的稻殼灰統一存放到密閉的灰倉內,再用密閉的鐵罐將稻殼灰運出廠區,排放到指定地點,從而實現了稻殼灰排放的全封閉。
另外對采取水過濾除塵的方法,對烘干塔排放的氣體進行處理,從減少了排放物中有害物質的含量。
衛星制米廠經理劉燕華表示,我們北大荒米業不僅要生產百姓吃著放心的綠色大米,更要給北大荒人民一片潔凈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