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是改善勞動條件、保證安全生產和達到節(jié)能減排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與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迎春制米廠糧食處理中心烘干塔卸糧坑(提升機槽)內部非常狹窄,屬于有限空間,經常散落很多糧食和沉淀很多粉塵,要通過人工下到密閉的槽內把散落的糧食、粉塵裝進桶內,再由上面的人員用繩子提出,這種方式既費工又耗時,同時,在密閉的有限空間內粉塵大,有害員工健康,存在安全隱患。
怎么解決這一問題?烘干車間的員工在陳慶斌主任的帶領下,出主意、想辦法,反復斟酌后,根據現(xiàn)場條件,利用閑置設備上的舊風機和利用舊鋼板、角鐵、舊鋼管等廢舊材料制作了一個風箱,包括出糧斗、出風口和風道,只花幾十元人民幣購買了3寸PVC纖維增強軟管,組裝一臺員工根據其原理叫“氣吸式提糧設備”。(見圖片“卸糧槽氣吸式提糧設備”)原理是采用風機負壓風力,通過管道把卸糧坑(提升機槽)內散落的糧食和粉塵吸出,在風箱內利用重力作用,把糧食從風箱漏斗流出,使清理出的原糧、粉塵等輸送到指定地點。這一小發(fā)明既減少了人工產生的費用,又節(jié)約了時間;既改善了勞動條件,又根治了安全隱患。這一小發(fā)明解決了我們好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推廣。(華貴榮徐文海迎春報道)